误区一 :在某地的居住的都是某人的后裔 一般每个支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聚居地,但并不是在此聚居地都是此支派,也有可能是由于当时人员太少,本地不同支系同姓集中居住壮大势力的情况; 误区二: 同时期名字相同就一定是同一个人 家族大的姓氏中,同名者较多,即使是同时期同名之人也并非一定是同一个人; 判断是否是同一人的标准:一是看年代是否相符;二是看事迹是否相符;三是看父辈、同辈、子侄辈世系是否相符; 误区三: 老谱的信息就是对的 现在大家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越老的谱就越准确,虽然说古时候的信息流失较少而且当时修订的族谱是比较准确可信的,但是修谱者水平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修谱者都有很高的水平,而且很多人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揣摩上源,甚至误导后人。比如有一些家族,不知道自己的始祖是谁,只是模糊知道是靠近哪个直系的,就会像这一支系的名人靠拢。族谱上面依赖名人的现象还是有很多的。 所谓从三皇五帝时代排列下来的百代世系造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现在普遍认为明清时代的世系是比较准确的,宋元其以前的世系错误或作伪比较多; 误区四 :只有自家的族谱才是较准确的,以自己的谱为标准去否定其他谱 这种想法不一定错,但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对与自家族谱矛盾的世系,用自己的世系去否定别人的是不正确的,要综合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风俗,还有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国史方志,认真对比考证; 有人认为否定祖先编定的族谱即是不忠不孝,但是明知道是错的却不纠正,只会一代代错下去,起码要在续修族谱时注明,如果不能随便删除祖先的错误,但至少在可能的错误之处旁边注释你的疑问和观点,给子孙做参考; 也有人盲目相信没有什么可信的,没有什么价值的谱,不辨是非,把自己本来正确的谱改错,以至于误导子孙。 误区五 过度迷信名人,认为是名人写的谱序,一定是正确的 名人写序大多也只会询问你家族源流,然后照写,不会去考证其正确性,所以“名人谱序≠谱系正确”;而且跟被询问者的主张也有很大关系。 再有就是,当时家族中没有读书人,或读书人文化水平不高,有请人代修谱的,代修者造假加入很多名人谱序,其实是伪作,所以对名人谱序也要考证写序时间来判断你先祖和名人是否有时间和空间相遇的可能; 现代姓氏研究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自称*学者,打着研究的幌子纷纷立书着说,但是他所掌握的资料也未必齐全,大多会以自己的好恶喜好去解读、判断历史世系问题,以致于以讹传讹; 误区六: 代差在25~30年才是合理的,不符合的是错误的 现代人也喜欢用代差来评判一个家族的代数是否合理。其实代差只可用来参考,不是评判的标尺,用代差否定他人世系是不准确的,代差不是恒定的数值,是不确定的随机的,符合代差的不一定就是正确,代差只有18-20年的也不一定就是假的。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考虑古代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当然,造假的人也会造出代差相对合适的世系来的。